【家有儿女】学习不孤单!青春期孩子的学业路,爸妈这样陪跑!
教育面对面
暑期特别企划
家庭教育空中课堂来啦!
这波家庭教育空中课堂千万别错过~这个暑期,《教育面对面》节目邀请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和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专家团队权威坐阵,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每周一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空中课堂,欢迎暑期学习打卡哦!
收听提示
首播:FM107.3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暑期每个周一17:45-19:15;
重播:FM107.3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次日9:00-9:30重播;FM100.6京津冀之声,次日20:00-21:00重播;
网络直播:听听FM/北京时间/“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 视频号;“BRTV教育面对面”微博、快手号。
收听和回听节目,听听FM搜索“教育面对面”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教育面对面RBC”,菜单栏中选择“节目回放”。
⭐️第三期打卡主题⭐️
“学习不孤单!
青春期孩子的学业路,爸妈这样陪跑!”
学习笔记拿走不谢!
直播嘉宾
娄丽华
嘉宾介绍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团市委亲职教育、家长课堂心理专家,北京高校特聘心理老师,北京市涉诉未成年人心理援助专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心理科普专家,资深心理咨询师,绘画色彩治疗师,国际催眠治疗师,儿童游戏治疗师,中级社会工作师。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培训工作15年,拥有丰富经验。
青春期的学业挑战
Q1
如何准确识别孩子是学习压
力还是其他消极抑郁情绪?
ANSWER 01
孩子有情绪问题,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是学业压力大,而不会去想孩子是否是情感障碍,当然有一部分家长是不愿面对和接受孩子有心理疾病这个事实,所以会更愿意归结为孩子学业压力大。
在这几年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中也显示,影响青少年焦虑抑郁的因素中,学业压力是选择最多的。所以学业压力过大是导致抑郁情绪的原因之一。
如何识别:压力都会有个压力源,一般情况当个体远离压力源,或者压力源消失,个体的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也就是有时限性,个体也具有调节能力。而情感障碍,比如我们常说的抑郁,通常是持续存在的,情绪持续低落,甚至是说不清缘由的情绪低落,不仅对学习,对很多之前感兴趣的事情都失去兴趣。不愿出门,不愿意跟人接触,表现懒,无力。
Q2
青春期孩子在面对学业压力时,
会表现出哪些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ANSWER 02
青春期是个伟大的时期,是一个人从孩子转变成大人,成为他自己,成为跟父母不一样的人的过程。
这个时期的孩子面临很多压力:
社会内卷压力
父母期望压力
学校竞争压力
内在冲突压力
生理层面因为激素原因,导致情绪不稳,身体发展,心理滞后。
心理层面有很多的内在冲突,比如依赖与独立的冲突,一方面要依赖家长,一方面想要自己去独立做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比如自负和自卑的冲突,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自满,也会因为一点的失败而自卑。开放和闭锁的冲突,渴望理解。
当期待和现实落差很大,失去掌控感,一是习得性无助,厌学、网络成瘾。二是认知偏差:对自己能力缺乏客观评价,我必须要学好,陷入焦虑的恶性循环中。
Q3
严重的学业压力有哪些表现?家长应如何判断何时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ANSWER 03
1
情绪波动大
2
身体疲劳
出现睡眠障碍、食欲不振、体力下降等身体疲劳症状。
3
学习障碍
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学习障碍。
4
社交退缩
减少与他人的社交活动,选择独自面对困难。
5
完美主义倾向
对自己要求极高,不允许任何错误或失败。忽视自己的实际能力和限制,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6
时间管理困难
感到时间不够用,难以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他们可能陷入无休止的忙碌中,却仍然感到效率低下和成就感缺失。
7
健康问题频发
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发烧或患上其他慢性疾病。此外,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也可能引发一系列身体症状,如头痛、胃痛等。
8
逃避行为
选择逃课、沉迷游戏或网络等方式来暂时逃避现实。
当孩子经过一段时间调整还是不能正常进行学业,就可以考虑寻求帮助;当孩子主动求助时,家长要重视。
Q4
在青春期这个特殊节点,面对学业压力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沟通应该避免哪些“坑”?
ANSWER 04
1
指责型
父母出于“关心”孩子的角度,整天唠叨个不停,孩子就会产生逆反与抵触心理,亲子关系就容易破裂了。
2
唠叨型
父母出于“关心”孩子的角度,整天唠叨个不停,孩子就会产生逆反与抵触心理,亲子关系就容易破裂了。
3
迁就型
如果孩子习惯于一味地被迁就,那么,父母在孩子的眼里,仅仅是供他们差遣的“仆人”,甚至是满足他们欲望的“钱包”。连接亲子关系的纽带只有物质和欲望,一旦父母的经济状态出现了危机,或者给孩子造成了妨碍,在孩子眼里,父母就一无是处。
学习不孤单,爸妈这样陪跑!
倾听的艺术:面对学业压力,家长如何有效倾听?
孩子跟父母谈论学习压力或负面情绪时,父母一定要停下手中的事情,与孩子有眼神交流,并且简单回应。
共情能力:为何部分父母无法共情?如何提升共情能力?
不会:有些父母在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也没有被共情到,他们不会。
不想:觉得孩子矫情,别人都行怎么就你不行。
如何提升共情?
换位思考,多听少说,真诚,多说感受:例如“我听你说完,我都会感觉胸闷心跳加快,我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在八音盒上跳舞的女孩,一圈又一圈,沿着固定的轨道,她多么想自由的舞蹈啊,可是不行…”
有效沟通:面对学业压力,父母如何说,孩子才爱听?
理解万岁,可以和孩子一起吐嘈,将命令要求换成提醒和建议。
如您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困扰,心理专业人员在线支持您
请拨打热线电话010-12355-3,周一至周日9:00-19:00
为您提供公益专业免费咨询
倾听你的声音,呵护你的成长
共青团12355
就在你身边
拓展阅读
热门文章
- 开学第一课: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最该往哪些方面努力?
2022-08-27 12:03 - 江苏新高考第二年,大学录取分波动巨大,家长:这个志愿该咋填!
2022-07-19 18:02 - 下降14个月后,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速“转正”
2022-08-10 12:05 - 教育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得下达经济考核指标
2022-08-18 12:02 - 12岁少年患罕见裂头蚴感染,与喜食蛙类有关
2022-12-27 20:56 - 教育部:我国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70.3%
2022-09-07 12:05
推荐阅读